1.简介原理
1.1 ID卡
全称:身份识别卡(Identification Card),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,含有固定的编号。
工作原理:阅读器(reader)---->发送载波信号(125KHZ,THRC12)(供能)---->ID卡芯片----->(吸能)---->返回数据----->阅读器(reader)----->计算机(单片机或电脑)。
载波信号:
- THRC12 : 125KHz
- THRC13 :13.56MHz
数据存储格式:EEPROM
大小:64位
应用:门禁。
1.2 IC卡
全称:集成电路卡(Integrated Circuit Card),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,做成卡片形式。
工作原理:IC卡是集成电路卡,IC卡芯片具有写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,可对IC卡存储器中的内容进行判定。在卡上封装有符合ISO标准的芯片,有6~8个触点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,在IC卡上可以有彩色图案和说明性文字按ISO标准,IC卡的部分触点及其定义为:VCC:IC卡工作电源;GND:接地;VPP:存储器编程电源;CLK:有关信号的定时与同步;I/O:卡中串行数据的输入与输出;RST:复位信号。当IC卡插入IC卡读卡器后,各接点对应接通,IC卡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就开始工作 。
应用:充值卡,银行卡。
1.3 RFID
全称:射频识别技术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,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。(不是卡,是一种技术,或通讯)
工作原理:标签进入阅读器后,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,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(Passive Tag,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),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(Active Tag,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),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,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。
通讯及能量感应的区别:
- 感应耦合 : 低频
- 散射耦合 :高频
应用:RFID 的应用非常广泛,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、汽车晶片防盗器、门禁管制、停车场管制、生产线自动化、物料管理。
1.4 NFC
全称:近场通讯(Near Field Communication)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(RFID)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,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、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,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、电子票务、门禁、移动身份识别、防伪等应用。(不是卡,是一种技术,或通讯)
工作原理: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,NFCIP-1标准规定NFC的通信距离为10厘米以内,运行频率13.56MHz,传输速度有106Kbit/s、212Kbit/s或者424Kbit/s三种。NFCIP-1标准详细规定NFC设备的传输速度、编解码方法、调制方案以及射频接口的帧格式,此标准中还定义了NFC的传输协议,其中包括启动协议和数据交换方法等。
工作方式:
- 被动式:不产生射频场,所以不需要供电设备,利用主设备产生的射频场转换为电能,为从设备的电路供电,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数据,并且利用负载调制(load modulation)技术,以相同的速度将从设备数据传回主设备。
- 主动式 :主动产生射频场,需要供电。信模式是对等网络通信的标准模式,可以获得非常快速的连接速率。
应用:移动支付、电子票务、门禁、移动身份识别、防伪等应用。
特征:
- 用于近距离(10cm以内)安全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。
- 射频频率:13.56MHz。
- 射频兼容:ISO 14443,ISO 15693,Felica标准。
- 数据传输速度:106kbit/s,212 kbit/s,424kbit/s。
2.区别
id卡 | ic卡 | RFID | NFC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类型 | (线圈)卡 | 集成电路卡 | 技术 | 技术/卡 |
擦写 | 不可 | 可以重复擦写 | / | 可以 |
安全性 | 弱 | 强 | / | 强 |
存储容量 | 极小 | 大量 | / | |
供电 | 不需要 | 不需要 | / | 不需要/需要 |
接触类型 | 非接触类型 | 可/非 | / | 非接触类型 |
频率 | 低频 | 低频 | 低频/高频 | 高频 |
具体频率 | 125KHZ(THRC12) | 13.56M | 不定 | 13.56MHz(THRC13) |
应用 | 门禁 | 各类卡 | etc | 移动支付 |